佛山市評審佛高區總體規劃 定位嶺南特色都市工業區
發表單位:規劃局
作為城市產業的一個重要聚集地,佛山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雖然不是一座新城,但在某種意義上已超越一般工業區概念。4月8日,來自廣州、深圳等地的7位城市規劃專家對佛高區總體規劃進行評審。根據規劃,佛高區將建設成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宜工、宜科、宜商、宜居”的都市工業區。
佛山市委常委、禪城區委書記劉耿文,副市長楊曉光,禪城區區長林邦彥等參加了評審會。林邦彥說,作為禪城產業升級的重要載體,佛高區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工業發展老路,將產業發展與環保工程緊密結合,將是這次規劃要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
專家介紹,佛高區規劃將借鑒英國新城運動中形成的“新城開發”部分理念,建立便捷的交通系統,完善相關功能配套,完善服務體系與社會保障。東平河作為佛高區的核心,將定位發展公共設施、高新技術產業、研發孵化及居住綜合區,佛高區將形成沿季華路的功能景觀軸,沿紫興路、華富南路和紫洞大道的產業發展軸,產業發展以加工制造業為主,房地產業和旅游業為輔。
根據規劃,園區總體布局將借鑒采用“圈層結構”,產業向外圈的工業園區集中,工業人口向內層的員工社區集中居住,商業等配套設施向中央核心集中,搬遷的“城中村”居民向開發區外圍南部集中。佛高區的建設將突出生態,注重人文關懷,體現都市氣息,城市建設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經濟發展則依靠高科技為動力,園區將從量產型逐步引導向研發型適度轉變。
相關鏈接:
規劃完善,佛高區媲美小型城市
佛山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內涵已遠遠超出一般意義的“工業區”范疇,借鑒英國新城開發中形成的“新城開發”部分理念來建設的佛高區,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小型新城區。
核心區重點打造尖端技術研發與生產基地
經過數年的發展,佛高區內已有本地與美國、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合資、合作的企業或國內外獨資企業共68 家,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具有相當規模的高新技術產業。
根據規劃,佛高區北部將利用原有工業基礎,繼續打造精密制造產業基地;中部作為開發區的核心,將重點打造尖端高新技術產業研發與生產基地;南部將以零污染或低污染產業為主,重點打造生物制造與新材料應用產業基地和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業基地。另外,考慮產業鏈的構建,園區內部將劃分幾個專業園區。
區內建設4個城市公園
佛高區要建設成都市氣息濃厚、嶺南水鄉特色鮮明的新型園區。根據綜合全面的建設原則,除了利用區域內的溝渠、魚塘和濱河綠地,構筑完整的有機綠地系統之外,還將配套大量的公共服務設施,并設有供水、排污、電力等市政配套設施。
佛高區內綠地系統按照“點—線—面”成環成網的方式布置,以東平水道、順德水道、吉利涌和佛山水道及其濱河綠地共同構筑園區外圍的生態綠環。與此同時,形成佛一環—廣珠鐵路交通走廊內的生態防護綠帶,以及佛開高速公路兩側控制的防護綠帶,并加強對季華路、魁奇路和紫洞大道兩側的綠化。 佛高區內還將建設4個城市公園,將堤田村內沿堤田涌兩側的用地改造整理成堤田公園;以紫洞村內現有山體及水體為依托形成紫洞公園;將羅南村以南現有綠化和水體規劃成羅南公園;將王借崗內現有的綠化和火山遺址規劃成王借崗生態地質公園。
區域內另外規劃兩處公交站場
根據規劃,佛高區將與區外交通對接,完善區域內交通網絡,在商業中心、辦公樓、賓館、公園等公共設施及居住區、工業區周圍建設與之相配套的機動車停車場(庫)及自用停車場。
據了解,目前在佛高區內,大布路與華富北路的交叉口東北角處已規劃控制了一處公共交通首末站用地。按有關要求,區域內將另外規劃兩處公交站場,占地約5000至8000 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