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第六屆中國建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舉行
——多角度探究了產業處境、“集群式”模式與“總部經濟”構想
論壇主題為: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集思廣益,多角度探究2008年度中國建陶行業最新熱點,暢談陶業轉移擴張、產業優化與總部經濟發展大勢的“第六屆2008中國建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3月20日下午在廣東佛山市中國陶瓷城四樓會議室舉行。
本次論壇邀請了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會長、華南理工大學教授陳帆,佛山市經貿局副局長張慶云,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戴一民,佛山市工商聯合會副會長黃衛平,佛山市環保局鐘敏華科長和鷹牌控股副總裁韓旗,蒙娜麗莎陶瓷市場總監萬杏波,佛山金意陶有限公司產品總監馮平馮平,中國陶瓷城執行董事周軍、科信達董事長霍錦榮、瓷海國際陶瓷交易中心策劃總監楊燦明、冠星陶瓷市場經理徐新明等業內知名企業家、設計師、專家、教授、政府官員及企業嘉賓進行互動式主題演講,全方位解析08年度中國建陶產業發展趨勢。
據了解,今年內佛山部署完成175家陶瓷廠的轉移關停,而這些將關停的陶瓷廠占總數的50%;與2007年大規模的知名陶瓷企業二次布局、擴張不同,本次的陶瓷產業轉移帶有一點悲情色彩。不可否認涉及到175家陶瓷企業的轉移關停工作、勢必會給整個佛山陶瓷帶來很大的沖擊。而佛山陶瓷今日面臨的形勢,未嘗不是給全國其他陶瓷產區敲響了不注重環保、不符合政府部門的環保標準、不能實現與當地資源環境和諧地發展,終究還是會被淘汰出局的警鐘!
一方面是關停并轉陶瓷企業的無奈和悲涼,一方面是政府要還人們一片凈土藍天的忍痛割愛。對此陳帆認為:目前中國建陶產業面臨的處境是生存環境逼著陶瓷走。全國各個地方都有陶瓷產業的發展、推出或者轉移,“走”的另一層含義是動,企業要在動態當中發展。雖然全國各地的陶瓷新產區興起、多是由知名陶瓷企業的擴張或二次布局為主要推動力,但是不可忽視的是一些局部區域由于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已經不可能允許大量高能耗、高污染的陶瓷企業匯聚在一起,中央和地方的政策、人民生活環境的需求也不允許,現在的佛山產區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而對于陶瓷產業的合理布局和合理規劃,還沒有一個權威機構或者個人做出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備的研究或者結論;“集群式”發展模式曾經在不同的場合被業內人士提及,但這是否適合中國建筑衛生陶瓷行業發展的最佳選擇沒得到權威論證。“總部經濟”成為近年佛山陶瓷在轉移壓力下產生的另一個美麗的構想,但在研發能力不是強大、會展中心吸引力不足的前提下,建設以會展、研發、物流為中心的總部經濟難度系數顯然比較大?!眾所周知,對于陶瓷企業的關停并轉或者環保政策嚴格要求,都是政府的宏觀調控的一部分;無論是被環境逼著“走”、還是被需求推著“走”,都將加速整個陶瓷行業的洗牌和分化。
來源:中國建筑衛生陶瓷網